當前位置:首頁 > 實用范文 > 工作方案

教育教學提升實施方案

時間:2024-01-19 10:46:17 工作方案

教育教學提升實施方案

 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,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,方案是從目的、要求、方式、方法、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。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?下面是云范文為大家收集的教育教學提升實施方案,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
教育教學提升實施方案

  一、指導思想

 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質量立校為宗旨,與時俱進,開拓創新。從學校的實際出發,以教學改革為核心,進一步強化教學管理,全面提高教

  學質量,走出“功利主義,形式主義”的誤區;擺脫“學生苦、教師累、效率低”的現狀;實現“教師提能、課堂提效、質量提升、學生減負”的目標。

  二、任務目標

  全面推行素質教育,全面推進課程改革,面向全體,全面發展,教會學生學會生存,學會做人,學會學習,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根本宗旨,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,充分注重對學生文化基本功和知識技能的培養。穩步提高教學質量,實現中考穩步提升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。

  三、工作思路

  圍繞一個中心: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。

  落實兩個重點:一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;二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。

  加強三項研究:一是加強先進教育理念的研究;二是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;三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的研究。

  實現四個提高:即教師教研水平明顯提高;學生書寫質量明顯提高;課堂實效價值明顯提高;整體教學質量明顯提高。

  四、組織領導。

  組 長:李保成

  副組長:于虎偉

  成 員:崔婭娟 楊紅艷 喻萍英 謝曉莉 陳 華

  駱雙奎 閆卯霞 朱彩虹 李文龍

  領導小組成員要做好聯系教研組的指導和服務,要幫助分析原因,落實整改,發現問題要及時探討,交流,群策群力,共同提高,力求提高教學質量。

  五、具體措施

  (一)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,牢固樹立質量意識。

  結合學校的實際,開展教育思想、教育理念的討論,使 “教學為中心”、“質量是生命”的教育理念深入每個教師的心中。加強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,樹立敬業愛崗、無私奉獻的典型,確立面向全體學生,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思想,讓“打好基礎,因材施教,自主發展,各展其長,人人可以成才”的思想深入人心,學校領導身體力行,以身作則,帶動全體教師牢固樹立“質量興校”的思想。

  (二)、狠抓教學常規管理,規范教育教學行為,提高教育質量

  教學常規管理是教學工作的基本保障,加強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,扎實有序地開展教學常規工作,重點抓好備、教、批、輔、測等教學常規環節,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。

  1、計劃和備課

  ①學期初,要求教師在深入領會課標精神、深鉆教材、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,制訂學科教學計劃。計劃要有學情分析、教材分析、目的要求、教學措施、教學進度。學情分析要實在,教材分析要透徹,目的要求要明確,教學措施要得體,教學進度要合理。

  ②認真備好課,在制定好計劃的基礎上,應根據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,確定單元和課時教學內容。教法要科學,課時分配要合理。備課要做到體現新課程理念,環節齊全,目標明確,重難點突出,作業設置優化。

  2、切實加強課堂教學管理。

  教學質量的提高,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。教師要根據各年級、各學科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,制定教學目標,使“向40分鐘要質量”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,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。 一是把功夫下在課前。教師上一堂課并不難,上一堂有質量的課就不容易,經常上高質量的課就更不易,其功夫應該下在課前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,仔細備課。必要時采取集體討論的方式備課。備詳細教案、備教學目標、備教學環節、備可能出現的教學中的意外情況、備教法和學法、備板書設計。

  二是把力量放在課內。教師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,必須遵守幾點原則:

  (1)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;

  (2)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;

  (3)必須當堂檢查、反饋和鞏固。

  學校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管理辦法是:

  (1)隨堂聽課,不打招呼,聽后個別交換意見,提出要求和建議。

  (2)組織教師評優質課活動,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。全校教師都可以聽,然后進行評課,共同研討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和做法。

  三是把補困加在課后。在教學過程中,要求全體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是不現實的,總會有那么幾個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。教師決不放棄每一位學生,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,而且更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。

  采取如下措施:

  (1)建立后進生成長檔案;

  (2)任課教師必須對任課班中的后進學生做到心中有底,教學時要分層次教學;

  (3)教師須利用課余時間對后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;

  (4)經常與后進學生談心,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,只要他們有所進步,就給予肯定和鼓勵。

  四是精選課堂教學例題、習題、作業題。我們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例題、習題和學生作業題做到精選精改,注重效率。

  五是加強過程管理。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除了平時的常規檢查,隨堂聽課外,還要加強對個別教師不安心教學的管理。采取分階段、有重點、有針對性地轉變其思想,提高其業務能力。全面解決

  3、作業批改

  各科作業布置做到份量適中,難度適宜。批改及時,評語清楚,正確恰當,評分公正合理。作文批改要有正字、眉批、總評和等次。要求教師做好作業批閱記錄,及時反饋,及時矯正。

  4.輔導

  加強輔導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環節,要突出對學優生學困生的輔導,加強學法指導,措施到位有力,并且做到“五有”,即有輔導對象、有輔導時間、有輔導方法、有輔導要求、有輔導記錄。

  5、學業檢測

  教學質量檢測是檢測師生教與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。科任教師要按時進行課堂檢測和單元測試。學校安排有月考、期中教學質量檢

  測和期末教學質量檢測。學校每次考試結束,都要及時進行質量分析,通過考試掌握學生學習情況,以查漏補缺,進行反饋矯正,彌補教師教學中的缺陷。要求各任課教師要認真做好檢測的質量分析工作。

  (三)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、以研促教,教學相長,

  1、校本教研活動規范化。

  一是活動時間有保障。確保每周四下午教研活動時間。二是活動內容具有針對性。教研活動內容主要是針對本組的教研專題開展活動,不做與專題無關的事。三是教研活動制度化。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。以學科為單位,由教研組長負責,利用每周教研組活動時間組織活動,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、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,把校本教研落到實處。

  具體做法:

  ①、集中學習新課程的理論,確立新的育人理念,提高認識,提升理論水平。

  ②、組織學習研討,進行比較與改進,提高教學能力和藝術。

  ③、充分利用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,進行傳幫帶。

  ④、主動參與校內外聽課活動,認真上好研究課,積極參與評課,吸取他人優點為己所用,切實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。

  ⑤、在校本培訓的基礎上,在條件許可范圍內邀請專業人員作專題講座,或走出去學習觀摩他校教改成果。

  ⑥、落實有關獎懲制度。凡無故缺席教研活動或學校、教研室聽評課評定為不合格者,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;凡上級教研考核評定為優質課者年度考核評優優先考慮。

  2、組織教學評優活動。學校組織骨干教師示范觀摩課、青年教師優質課等多種形式的聽課評課活動,聽課后,上課教師與聽課教師必須要有相互交流,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與措施。通過聽課評課活動的開展,使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藝更趨成熟,青年教師教

  學水平不斷提升。要求教師相互聽課,同時加強對教師和課堂駕馭能力欠缺的教師的聽課指導,使教師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,提高教學質量。每學期,校長聽課不少于20節,主任聽課不少于30節,教師聽課不少于20節。

  (四)、學校加大檢查力度,以提高教學質量,加強對教師備課、上課、作業、輔導、教研活動等常規管理力度,檢查結果與教師綜合素質考核相結合。

  備課:普查、抽查與復查結合。堅持教師教案教研組一周一批、教導處三周一批、校長五周一批;作業批改每月一查的措施,根據檢查情況,劃分等級,記入教師的量化考核中。隨時抽查部分教師教案;期末進行教案綜合評優。

  上課:嚴禁教師上課無準備、無教案,克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,根本杜絕教學的原則性、科學性錯誤。課堂教學目標明確,訓練科學嚴謹,密度適中,不拖堂。提倡教師做到課前熟悉溫習教案、課中調整、課后反思,平時要有一周以上貯備課。學校教導處加強檢查監控力度。

  作業:課堂作業、家庭作業等適量,批閱及時、規范、正確,要有復批。提倡學科作業形式多樣化、作業書寫批閱規范化。教師做到隨時自查,教導處、教研組、學校定期檢查與抽查,期中進行學生作業展覽。

  輔導:提倡面向全體學生、兼顧兩頭的科學輔導原則。加強對學生學科特長的重點培養,重視對學困生的個別輔導,以促進學生個性自由發展。各學科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全面了解,采取針對性方法進行培養幫助轉化,要有實效。教研活動時,教導處組織人員對各組的教研活動進行檢查。

  (五)、加大對后進生轉化力度,提高整體成績。

  后進生是影響我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,因此,在后進生的轉換方面再作具體安排。

  第一、建立檔案。根據考試分數和任課教師平時觀察,確定后進生名單,建立檔案。

  第二、抓兩頭保中間。一年級和五年級任課教師要高度負責,不能從一年級起,就出現學困生。不能使學困生在畢業時還沒有脫困。中間年級教師要避免產生新的學困生。如果學困生檔案中有新名單出現,該任課教師要承擔責任,并在教師工作量化評分中扣分。

  第三、分層轉化。轉化后進生共分三個層次:

  1、學校監控:學校將制定《后進生轉化制度》。對學生而言,學校每學期期末在后進生中開展評選“學習進步獎活動”,凡學習進步較大的后進生均可參評,并在學校大會上隆重表彰。通過建立制度,使后進生轉化工作走上制度化、規范化的軌道。

  2、確立四個重點:重點監控、重點年級、重點學科(語文、數學、英語學科);重點教師、重點學生(自己不學、家長不管,成績特差的學生)。

  3、加強檢查。學校按規定對后進生進行嚴格檢查考核,并及時反饋結果,提出整改意見,督促整改。

  六、制度保障

  1、進一步完善教學工作獎懲制度,獎優罰劣,全力推進課堂改革步伐,全面提高教學質量。

  2、管理人員嚴格把住五關:

  (1)備課關;

  (2)上課關;

  (3)作業關;

  (4)檢測關;

  (5)評價關。并把上述五個方面納入教師的業務考核方案中,與教師的績效考核掛鉤。

  3、全體教師結合本學科實際全員參與,及時總結,及時反饋,促進全校各學科教學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。